本报记者 寇江泽 李红梅 齐志明 史自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结合一年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探索,代表委员表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代表委员表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河北深入实施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重污染天气消除等攻坚行动,蓝天白云从‘稀客’变成‘常客’。”河北省唐山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唐山市委主委李治欣代表说,打赢蓝天保卫战需久久为功,要持续综合施策、系统施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深化联防联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防治措施落地落实。
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源涵养地,雅安坚持下大力气治污染,强化污染源头防治,实施小流域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黑臭水体排查,7个国考断面、3个省考断面和9个水功能区水质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100%。”四川省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彭映梅代表说,雅安将进一步扛牢责任,以更大力度打好碧水保卫战,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净土保卫战让人民群众更安心。“我们乡背靠武夷山脉,平均海拔7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93%。当地群众一直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祖辈留下的绿水青山。”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代表说,近年来,乡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控制农业和畜禽养殖污染,提升村容村貌,“环境好、生态优、百姓乐,我们乡还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守好这片净土,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据统计,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5%;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4%。“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委员说,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身边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享受到越来越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洁净空气。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部部长许庆民代表长年从事土壤和农村环境的监测采样、数据分析评价以及环境质量报告编制等工作,持续关注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成立国家公园,有利于理顺体制机制,对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许庆民代表说,现阶段,青海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2012年至2022年,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逾6%,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
高水平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提出,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我国将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代表表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不仅要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也应重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工程’是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山水工程’为牵引,江苏省统筹开展土地、海洋、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国梁代表建议,鼓励省级层面制定中长期实施计划,支持市县自主探索,构建上下联动、各具特色的“山水工程”体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固原地处六盘山生态功能区核心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长期面临着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固原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市长杨青龙代表说,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需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广泛激发全社会参与热情,共同推动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更大进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时代以来,我国制定实施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制定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推进防沙治沙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代表委员表示,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将更加稳固。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代表委员表示,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一批绿色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童金南委员说,要进一步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我国的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丰富。生物质废弃物替代木材应用,对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田代表建议,加大对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和相关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相关领域碳减排监测方法与计量体系,并推动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委员说,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需要精准的监测和预测能力、识别重点领域和敏感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建设,强化监测预测预警和影响风险评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全国完成油茶新增种植和低产林改造1018万亩,茶油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前十位的油种。”北京林业大学树木发育与基因编辑研究院院长林金星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推动油茶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稳步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上海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居民生活习惯发生变化。”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代表说,要通过参与式、互动式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传播参与环保的方式方法,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生活的家园定会更加美丽宜人,中华民族定将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永续发展。
(本报记者宋豪新、乔栋、姜晓丹、黄福特、金正波参与采写)
链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people.com.cn)
(原载《人民日报》202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