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总统时,谈到几内亚比绍国歌的曲作者晓河。7月12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稿件《总书记点名的这位音乐家还创作了地大校歌》,对晓河的故事进行了独家深度报道。
该报道挖掘了已故知名作曲家晓河为几内亚比绍国歌作曲的经历,为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写校歌的故事等,展示了晓河的传奇人生,以及当中的湖北元素、我省与几内亚比绍的友谊等。
稿件发出后,澎湃新闻、新浪网、凤凰网、中国矿业报、齐鲁晚报网等多家媒体转发;读者、网友纷纷点赞,认为稿件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发现独家新闻,以最短时间挖掘出精彩故事。
打通采编全链条
以职业敏感 发掘新闻“爆点”
7月10日,总书记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总统恩巴洛举行会谈。总书记指出,中国和几内亚比绍有着特殊的友好历史,刚才欢迎仪式演奏的几内亚比绍国歌《这是我们最爱的国家》,由几内亚比绍国父卡布拉尔作词、中国作曲家晓河谱曲,这是两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
7月11日清晨,湖北日报编辑部看到这则新闻后,敏锐察觉到其中的新闻点——一位中国人给外国写国歌,背后肯定有着动人的故事。带着这一追问,编辑部同志又搜索到,几内亚比绍国歌曲作者所写的《勘探队之歌》是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歌,于是立刻对选题进行了研究。
为何晓河会为别国的国歌谱曲,这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是否和湖北有关联;作为一位军旅作曲家,他为何会写和地质相关的歌,这首歌又为何会成为地质大学校歌;业界如何评价晓河的歌曲;这件事情中,什么是大众感兴趣的,如何传播更有效果?
确定报道方向后,编辑部迅速行动,打通采编全链条,组成了以文化新闻中心、体育新闻中心、农村新闻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多部门联动的全媒报道组。
串联时间与空间
以扎实的突破力 寻找本地化切口
然而,采访面临诸多困难。晓河已去世十多年,既不是湖北人,又从未在湖北工作过,如何能联系到他的后人和相熟的朋友?《勘探队之歌》于1990年在北京确定为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歌,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武汉)是否有了解此情况的人?
在短时间内调动各方资源,迅速找到权威独家的采访对象,是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题。
接到任务后,在值班编委和文化新闻中心负责人调度下,部门全员行动,寻找线索和突破途径。战线相关记者立刻赶赴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武汉),联系校领导与校档案馆,尽可能寻找各种相关信息。
经过不懈努力,在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武汉)找到了见证《勘探队之歌》正式确立为校歌时的校长,并联系到了解情况的校史馆馆长;通过我省音乐界,找到了当年记录晓河写几内亚比绍国歌、写《勘探队之歌》等情况的相关资料,了解到了大致背景;通过体育界,找到了在武汉三镇足球队当外援的几内亚比绍籍球员;通过外办、农业等部门,了解到湖北与几内亚比绍的文化、经贸交流情况。
每一条线索,都为成稿起到巨大作用。然而,在寻找晓河后人这一最为权威的信源上一直未获突破。所幸,经集团领导全力协助,终于在当天下午6点多,通过一位著名歌唱家找到晓河老人的后人。
记者随即电话采访了晓河的女婿耿幼明。说起总书记谈起晓河的新闻,耿幼明立刻说“我看到了,很激动,马上就转发给朋友了”,这让稿件有了一个新闻由头和切入点,也拉近了已故的晓河与现在的关系。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晓河的性格特点、创作经历、创作几内亚比绍国歌的背景以及晓河本人对此的态度等。同时,在采访中,记者再次确认了一些细节。这些独家信息,为此稿带来了诸多看点和亮点。
如何将此事本地化,则是稿件需要突破的第二个难题。
记者最初设想,如果能联系上一位地大毕业的几内亚比绍留学生,就能将两首歌、两个国家、两个世纪串联起来。然而,因留学生已毕业多年,且存在时差等问题,记者没有得到留学生的回复。
时间紧迫,记者决定,调整采访方向,将几内亚比绍球员作为稿件的切入点,这就让几内亚比绍国歌与湖北产生了交集。体育中心记者连线在河北沧州训练的外籍球员,又采访到许多独家内容。
在地大现场接受采访的老校长说,年轻时就是因为《勘探队之歌》而决定报考地大,这首歌鼓舞了几代学子和地质人。这位老校长,让上世纪的校歌与现在有了关联。
我省著名音乐家方石,从专业角度对两首歌进行了点评……
一个个湖北元素、一桩桩新闻素材越发丰满。这些人物和故事,突破了时空距离,将发生在过去的事、发生在北京的事,变得和当下、和湖北有着密切关系。
歌声见证山海情
以社会化视角 进行全媒体传播
当晚9点,所有信息汇总,提炼成稿是第三个需要突破的难题。如何将不同时空的人和故事串联,如何将一位作曲家、两首歌与湖北巧妙关联,如何取舍繁杂的信息?
记者以晓河后人转发总书记谈国歌曲作者的新闻为由头,从几内亚比绍籍足球外援与湖北的关系展开,引出这段跨越时空的“山海情”。
在主题呈现上,按照编辑部定的方向,记者站在两国友谊的高度,以两首歌的曲作者晓河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采访到的各位相关人员与这两首歌的故事,展示了与湖北的关联,阐释了这两首歌如何见证两个国家跨越时空的友谊。
而湖北与几内亚比绍的文化经贸交流作为背景补充,不仅展示了友谊的延续和迭代,也体现了地域性,更具贴近性。
同时,记者以社会化视角,站在读者的角度,以丰富的内容,见人见事,展示了背后的种种细节,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将稿件变得更加丰满与立体,更具可读性。标题制作注重写实,突出了新闻本身的亮点,抓人眼球。
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必不可少。融媒体中心制作了视频,让读者能听到、看到这两首歌,并将稿件精编成适合微信发布的图文、视频报道。除了表现形式多样,报道也在纸媒、客户端以及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发布。
“中国不仅帮助了几内亚比绍,而且帮助了整个非洲大陆。”全方位、多手段的全媒体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跨越时空的故事。
评报
晓唱昂扬越山海 星语铿锵跨江河
从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国歌《这是我们最爱的国家》,到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歌《勘探队之歌》,两首歌的曲作者都是中国作曲家晓河。晓河的故事,引出中国和几内亚比绍两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湖北日报7月12日头版头条《几内亚比绍国歌原来是中国人谱曲 总书记点名的这位音乐家还创作了地大校歌》,通过专访晓河的后人、歌曲的传唱者等,为广大读者还原了这段历史佳话,让大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7月12日4版评论《以心相交,不以山海为远》,更点明其意义——“品多元文化之美,谋交流互鉴之道,这是人间正道,也是阳光大道”。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这是晓河作曲的《勘探队之歌》。歌中所唱,正如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武汉)原校长张锦高的回忆,“我们跨过河流、穿过山谷,夜里走路靠月亮和星星。”几十年来,这首歌激励着无数地质学子与地质人。
报道并未停留在对两首歌的讲述,而是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呈现跨越山海和时空的友谊。近40年来,湖北省援建的几内亚比绍农业合作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业发展水平,解决了该国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世界粮食计划署充分肯定;今年,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几内亚比绍机场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完成后,将提升该国的国际交流能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正如评论《以心相交,不以山海为远》所言:“我们看到一位音乐家艺术修炼的经历、艺术视野的广度、艺术作品的丰赡,也看到文化艺术中流淌的情感脉动、价值情怀、深沉力量。”
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407/30/content_282709.html
(原载《湖北日报》2024年7月30日)